X

选择您要开设的帐户

牛市的起点还是反弹的终点?道指34000上方该如何看待后市

道指自10月低点28660.94后开启了长达两个月的反弹趋势,在12月1日触及自今年4月22日以来高点34595.51,累计反弹约20.7%,迈入技术性牛市。

技术性牛熊的判断标准是以涨跌幅20%作为衡量标准,即从高点下跌20%为技术性熊市,从低点涨20%为技术性牛市。

但如果按照这个滞后信号来进行当前价格的买入操作,会发现很容易套在高点或割在低点。举个简单的例子,道琼斯指数自今年1月5日高点36952.63一路下跌,在跌至28584.25后跌幅达22.6%,理论上迈入了技术性熊市。但如果在这个点位做出卖出的行为,就刚好割肉在地板。

再来看中国股市,上证指数自去年12月高点3708.94后一路跌至4月低点2863.65,跌幅达22.8%,但随后连续反弹7月高点3424.84,反弹幅度19.6%,随后再次进入到下跌趋势。


 
上证指数
来源:Tradingview, CMC Markets(12月6日)

点击查看大图


因此,技术性牛熊这个概念,投资者可不必过于当真。


本轮反弹的核心逻辑在美联储放缓加息的预期,早在10月,市场已经开始预期美联储在11月加息75个基点后,可能在12月放缓加息至50个基点,随后在明年放缓加息至25个基点。因此市场提前走出了酣畅淋漓的反弹趋势。

随着10月通胀数据的超预期回落,更加坚定了美联储放缓加息的观点,促使价格在11月10日继续强势上涨。鲍威尔在上周三的布鲁金斯学院的公开讲话中也表明美联储可能在12月会放缓加息步伐,经济的软着陆是有可能实现的,而利率峰值水平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市场对鲍威尔的前两句进行了积极反馈,对利率峰值可能高于预期对经济的影响暂时没有反应。

鲍威尔并不会在公开发言中表明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金融机构的首脑,他的发言会直接影响到市场走势,因此在没有看到明显的数据印证衰退的情况下,鲍威尔并不会做出前瞻性的指引,其言论都是有滞后性的,例如在2021年强调通胀是“暂时的”。

经济软着陆的基本指标为在经济降温的情形下,经济仍维持在一个适度的增长速率。而多家投行机构均下调美国在2023年GDP增速,GDP增长或呈现负值。经济的“硬着陆”是由经济的过度扩张导致的,并采用过度紧缩来抑制经济。在拜登上台后进行了连续的过度放水,以及俄乌战争导致通胀迅速飙升,供需平衡被严重破坏,于是进行了连续4次加息75个基点的激进操作。因此,美国经济在明年“软着陆”的概率是很低的。现在需要思考的是,美联储将如何控制衰退的程度和周期。

在美国最新的11月非农报告和最新的ISM非制造业指数超预期增长后,反映当前美国经济仍然维持强劲,这引发了市场对美联储将继续采取过度紧缩的担忧。首先,美联储在加息步伐中或维持11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中的言论,即小幅度的多次加息。但美联储或现阶段仍维持鹰派的观点,直到看到有力的通胀回落的证据,如果当前美联储转鸽,将重新使商品价格反弹上行,使通胀再次陷入上行压力中。

美国2年期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程度在周一再次加深至80个基点之上,续创1981年以来新高,反映出当前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情绪。

VIX恐慌指数处于20附近,位于近两年来低位水平,反映出当前市场非常乐观的情绪。然而我们现在需要抱有一个疑问,即现在是否可以乐观了?我们不能仅通过美联储放缓加息来认为经济会迅速转好,不能忽视在高利率环境下对经济的直接负面影响,毕竟货币政策的传导具有滞后性。

 


VIX恐慌指数
来源:Tradingview, CMC Markets(12月6日)

点击查看大图

道琼斯工业指数目前在34000附近高位盘整,值得注意的是,日线级别MACD指标已经有背离死叉迹象,我们回溯在出现该信号时股市的走势,分别在2021年11月、2022年1月、2022年4月、2022年8月,股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从目前来看,价格或已处于反弹趋势的尾声。


道琼斯工业指数 DJI —— 日线图
来源:CMC Markets(12月6日)

点击查看大图


投资衍生品具有很大风险,并不适用于所有投资者。损失可能超出您的初始投入资金。您并不拥有标的资产及其相关权益。我们建议您征询独立顾问的意见,确保您在交易前完全了解可能涉及的风险。本评论仅提供一般性信息,并没有考虑到您特定的目标,需求及财务状况。因此,在您决定交易或继续持有任何衍生品产品时,您应当结合您的个人目标,需求和财务状况进行考量。对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相关的产品披露声明能够在我们的网站 cmcmarkets.com/zh-au/legal 获取。CMC Markets Asia Pacific Pty Ltd (ACN 100 058 213), AFSL No. 238054, the CFD issuer.

相关文章

Hello, we noticed that you’re in the UK.

The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not intended for UK customers. Please visit our UK website.

Go to UK site